[雙語] 青少年雙性戀的認同困境2──我害怕讓爸媽知道… 5/10

Hi 小祐,

歡迎你來認識並加入我們社團!

在成為同志的第一步, 先提醒你始終要注意自我保護。
公開網路請勿直接用本名或透露個人信息,
可以使用暱稱花名, 以免意外的"被出櫃"喔! ^^
你可以刪除這篇文, 以email聯繫, 或加入我們的會員論壇。

其次, 給你一個熊抱!
國三真的是很年輕, 你真的很勇敢, 獨自面對這些壓力。
我能理解你的害怕,即使我都27歲了也還是只敢跟母親而不敢跟父親出櫃。
家人雖然是最親的人, 有時候帶來的衝擊也是最大。
建議你先跟"可以信任的"老師、輔導老師、長輩、朋友討論,
也可以打電話到同志諮詢熱線,或參考他們出版的兩本書:
<出櫃停看聽>和<親愛的爸媽,我是同志>。
先讓自己有更多資源和力量,你才能在未來成為父母的資源和支持。
好好想清楚自己為什麼想出櫃,以及你害怕的是什麼,
然後我們才可以更進一步來討論。

一般而言,青少年同志出櫃時有幾個擔心:
1.父母難過自責
2.父母生氣覺得丟臉
3.父母強迫你接受心理諮商或改成異性戀, 或者要斷絕經濟支持
(不過"好的"心理醫生反而會站在你這邊,勸父母說同志不是壞事,要接納小孩)

而青少年雙性戀跟父母出櫃時,有時會遇見比同性戀更複雜的情況,
因為社會上對於雙性戀是有迷思的
,即使在心理諮商領域也是如此。
*對雙性戀的三大迷思:
1.雙並不存在,只是(青春期)過渡期,最後會成為同性戀或異性戀

2.雙性戀花心,或者同時對男女有需求,無法承諾長期單一關係
3.雙性戀是騎牆派,會挑最有利又好走的路,或者最終會選擇和異性結婚

以青少年雙來講,首當其衝的就是第一個迷思。
無論你的經驗有多麼真實深刻,或者其實你還沒有戀愛經驗或性經驗,
這些都可能會遭到質疑。
尤其父母會覺得只要對你施加勸解和壓力,
你依然可以選擇異性,而這是得到社會認可的路。
即使他們想同理你或支持你,
也可能因為社會環境而覺得有責任要你「忍一時之痛」去放棄你的認同,
因為你不是同性戀,你有更多的「選擇」。


然而身為雙性戀的一個痛苦與挑戰是,
我們只是愛我所愛,而無法去挑選愛人的性別。

別人眼中看到的「選擇」,對我們而言其實並沒有這樣自由的空間。

看到這你可能覺得消極與無力,但並不是的。
我們這些較你年長並踏入社會的雙性戀,
以及很多同志和友善朋友們,都積極在各方面做努力。
看到困境只是第一步,為的是要去突破,去實現我們所看到的希望。

如果前面這些你一時無法消化,那都沒有關係,
只要記得你並不是孤獨的,你有很多很多資源和支持喔~
去查台灣的<It Gets Better ㄟ卡好啦>系列影片,
你可以直接看到很多正向樂觀歡笑的影片!
所有的朋友都會告訴你,別怕!做你自己就好,所有的問題都會慢慢解決的!

大家都是這樣走過來的~加油喔~ ^_^

***

青少年比成人還脆弱,缺乏資源,
尤其雙性戀不只承受恐同壓力,
還有恐雙性戀的壓力:"男女都喜歡的人很奇怪"等等。
我本身就是雙性戀,
我國小二年級就看過女女親密的電影,那是我最喜歡的幻想之一;
然而當我高三遇到自己喜歡的女生時,卻是如此的恐懼和自厭,
花了五年才正面的接納自我。

目前我擔任雙性戀團體Bi the Way.拜坊的工作員,
一起連署呼籲「教育部在中小學納入多元同志教育」
(台灣青少年性別文教會發起),
千萬不要因為保守宗教團體的恐同迷思而漠視迫切需要的青少年同志
--只有恐同的社會,
才會教出恐同的小孩,以及無法接受自我的同志(LGBT)!


*支持連署平台:https://sites.google.com/site/ejegender/  
*Bi the Way.拜坊 台灣首個雙性戀團體 http://bitheway.pixnet.net/blog  

[Youtube系列短片]@台灣2011
1.同志教育從小教起
2.It Gets Better ㄟ卡好啦

[新聞]青少年同性戀和雙性戀自殺 受社會影響 2011.4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418/16/2q1ur.html  



By 夜西@Bi the Way工作組  20110510


arrow
arrow

    夜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